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王永欽
“只要客戶有需要,我就能馬上進入工作狀態。”49歲的付牡丹告訴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付牡丹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儒科家政公司的一名月嫂,9年前經過培訓拿到了月嫂職業資格證。從入行前的三四千工資到月薪1.28萬元,如今的她已成長為金牌月嫂,被評為自治區、呼市兩級“最美家政人”。
付牡丹的人生蝶變是內蒙古婦女通過家政就業創業的一個微小縮影。5年來,全區各級婦聯組織動員聯系幫扶的巾幗家政機構共舉辦各類培訓班3746期,培訓人員11余萬人次,帶動6.3萬人次實現就業創業。
訂單已經排到6月份
儒科家政公司位于呼和浩特市一處繁華路段,負責人劉曉春領著記者參觀了培訓教室、實操間和教學廚房。她說:“春節前后正是我們家政企業最忙的時候。”
這家成立于2012年的家政公司是自治區“北疆亮姐”巾幗家政聯盟成員,已累計培養各類家政服務員1.6萬人,就業率在65%以上,服務用戶超過2萬戶,滿意率達95%以上,是自治區、呼市、賽罕區三級婦聯共建的“家政進社區”服務網點孵化基地。
從業10年的月嫂姚世美,過完年就急匆匆地趕去北京接單。“月嫂預訂一般需要提前幾個月或半年,一些金牌月嫂更堪稱‘供不應求’,像我的訂單已經排到今年6月份了。”
入行之前,姚世美在呼市一家企業上班,丈夫在工地打工,一家人日子過得很緊巴。“現在,家里買了樓房,兒子也娶了媳婦,村里人都羨慕我,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
最令姚世美自豪的是客戶送給她的十幾面錦旗,這是對她工作的最大認可。“我有星級月嫂證,營養師、催乳師、產后修復師、小兒推拿師、育兒師等,這些都是高級證。我還護理過100多個寶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單位和家里的錦旗、客戶的超高滿意度,都要歸功于此。”
“北疆亮姐”品牌越來越響
內蒙古自治區三八紅旗手、1996年出生的趙海秀,看起來還一臉稚氣,可她已是自治區“北疆亮姐”巾幗家政聯盟成員——烏海市迅潔家政有限責任公司的掌門人,還是內蒙古家政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從初中開始,趙海秀就跟著母親大街小巷擦玻璃,這不僅幫她賺到了學費,也讓她對家政行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現在,趙海秀的公司有保潔和護理專業人員100余人。
趙海秀說:“家政行業就業門檻低,工作時間靈活。我們這里的員工郭建芳,一個人要照顧3個孩子,沒辦法出去打工。臨近春節,她幫人擦玻璃,每天可以增收400元,過上了一個好年。”
內蒙古自治區家庭工作服務中心主任趙瑞榮表示,前不久召開的全國婦聯十三屆二次執委會工作報告提出,要做響巾幗家政服務品牌,推進品牌建設、培樹巾幗家政龍頭企業等,促進巾幗家政服務專業化、標準化、職業化發展,實現就業一個人,幸福兩個家。內蒙古已在國家商標總局成功完成“北疆亮姐”商標名稱和標識注冊,并制定了自治區第一個家政服務行業地方標準《家政服務規范》,內蒙古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將這一標準列入內蒙古地方領航標準,還被全國婦聯在全國予以宣傳推廣,“北疆亮姐”巾幗家政品牌知名度也越來越高。今后,內蒙古婦聯將一如既往按照執委會報告要求,進一步做好各項工作。
內蒙古婦聯副主席趙紅軍對記者說:“近年來,內蒙古婦聯積極與自治區發改委、商務廳等相關單位聯合聯動,通過組建家政聯盟、開展家政培訓、舉辦家政大賽、建設家政平臺、制定家政標準、選樹家政典型等工作,全力打造‘北疆亮姐’巾幗家政服務品牌,幫助區內一大批農牧區富余女勞動力和城鎮下崗失業婦女在家政服務領域實現就業創業,讓婦女姐妹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