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2025-01-05 關鍵詞: 北京養老
老年人在哪里,設施就布局建設到哪里。1月2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市民政局獲悉,為了滿足絕大多數老年人的居家養老需求,將專業養老服務送入尋常百姓家。截至2024年12月31日,北京市100家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以下簡稱“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全部建成并通過驗收,惠及155萬老年人及32萬“老老人”(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就是居家養老服務的綜合體,可以統籌調動轄區各類養老服務資源,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便的普惠養老服務。據悉,2025年北京將繼續建設50家區域養老服務中心。
惠及155萬老年人
2024年北京市新建的100家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分布在16區與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輻射了全市476家養老服務驛站,惠及155萬老年人及32萬“老老人”。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共有494.8萬老年人,其中入住機構養老的占比不足1%,超過99%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
2023年12月,北京市印發《關于完善北京市養老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及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建設、養老助餐服務發展、失能失智老年人照護服務等“1+N”系列政策,文件中首次提出了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這一概念。
2024年初,北京市民政局系統梳理了全市老年人信息,分析繪制出老年人分布熱力圖。重點聚焦老齡化程度高、“老老人”密集地區,按照“政府無償提供設施、以空間換服務”的思路,遵循就近就便、普惠服務、功能集成、安全運營等四大原則,按照轉型升級、配套新建和整合設置三種方式,全面布局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同時,著力提升專業服務水平,確保“建一個、成一個”。
據北京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5年北京市將繼續建設50家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在持續織密養老服務設施網絡的同時著力提升服務水平,切實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
月均供餐達19.8萬份
就像看病有醫院、上學有學校一樣,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就是居家養老服務的綜合體,總體上具備兩類六項功能,即集中養老、養老助餐、老年學堂、康養娛樂、心理服務等基礎服務功能,以及志愿服務、疾病篩查、公益宣傳等拓展服務功能。
具體來看,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實現了就近入住床位有普惠,即提供就近就便的機構養老床位。政府無償提供的設施,必須立足提供普惠養老服務,收費價格不高于該區域平均市場價格,原則上不能設置單人間。
“這樣能在確保惠及更多老年人的同時,為運營商提供穩定現金流。”北京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100家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共設置普惠床位5698張,其床位費、餐費、護理費三項價格及總價格均不超過本區養老機構網簽平均價。
依托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實現了老年人就近助餐有去處。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將作為養老助餐主渠道,為周邊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的堂食、送餐服務。同時,面向社區其他居民以市場化方式開放,既能保證助餐點盈虧平衡,又能為居家和機構養老服務拓寬獲客渠道。據統計,目前,100家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均可提供助餐服務,月均供餐已達19.8萬份。
區域養老服務中心還實現了居家養老服務可上門。依托綜合體為周邊老年人特別是“老老人”家庭輸送居家養老護理員,提供專業的居家照護上門服務。截至目前,已累計簽約長期居家照護服務近2000單,解決了近2000個家庭的失能老年人居家照護問題。
此外,北京養老服務網近期還測試上線了區域養老服務中心信息平臺。未來,這一平臺將全面匯集老年人線上線下服務需求,形成服務訂單并精準匹配服務商,讓獲得養老服務像電商購物、網絡約車一樣便捷。
搭起三級養老服務網
近年來,北京市積極構建完善以“一清單、一平臺、一張網”為基礎的養老服務體系。
“一清單”即根據街道(鄉鎮)轄區內老年人各類養老服務需求,組織各類養老服務市場主體,設計形成一整套普惠養老服務供給清單,具體包括服務項目、供給主體、供給方式與供給價格等。
“一平臺”即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一張網”即依托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整合轄區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和康復護理、助浴陪診、家政維修等各類專業養老服務商,構建以區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為統籌,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為樞紐,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為延伸網點,加盟專業服務商為協同網點,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機構聯動,覆蓋城鄉全域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
根據計劃,北京市民政局將持續創新和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發展“專業養老”,彰顯首都養老“匠心”品質。例如,在發展“普惠養老”方面,以“空間換服務”為保障,以培療機構改革為拓展,推動普惠養老機構認定,讓首都老年人方便快捷“稱心”養老;在發展“智慧養老”方面,強化大科技、大數據、大模型應用,讓養老服務既“省心”又高效。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